天津科技魅力“出圈”博创赛
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天津讯(记者 钱毅 于芳) 在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现场,天津展团以“黑科技”频现、产业融合创新强势“出圈”,成为全场焦点。从人形机器人灵活舞动到无人机系统惊艳亮相,从功能稻米突破味觉阈值到空天数字产业园启航,天津正以“博士后创新力量”为引擎,推动硬核科技与产业升级、民生改善深度融合,展现出一座工业老城的创新活力与未来图景。
硬核科技:工业与民生的“双面革命”
在天津展区,阿童木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的“天兵一号”人形机器人成为“人气王”。这款通体银灰的机器人臂展达12公斤负载能力,配备全向轮组底盘,可适应工业自动化、应急救援等复杂场景。其研发团队透露,“天兵一号”此前刚在福建晋江“天马”赛事中担任补给任务,未来将通过博士后工作站加速技术迭代。
另一侧,天津云圣智能的“宝莲灯”全自动无人机机场以传统文化美学与工业科技融合吸睛。该系统可实现无人机7×24小时自主巡检,覆盖电力、城市治理等领域,并依托天津经开区专业测试场完成高频次研发验证。展会现场,天津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强调:“从工业机器人到智慧农业,天津正以新质生产力驱动高质量发展。”
产业生态:空天数字与校企联动“双向赋能”
同期,天津空天数字产业园开园与“技夺天工”无人机技能大赛同步启动,标志着天津低空经济布局迈入新阶段。该产业园由百年老厂“棉3”改造而成,聚焦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赛道,已吸引帕西尼感知数据工厂、赛思倍斯等12家高科技企业入驻,预计年产值达50亿元。大赛设置巡检、救援等四类赛项,500余名选手同台竞技,通过“以赛代练”加速技术转化。园区负责人师斌表示:“赛事与园区形成‘人才—技术—产业’闭环,为低空经济注入动能。”
与此同时,天津市高校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整合天大、南开等高校资源,搭建校企对接“线上窗口”。平台首个分平台“中航大百果园”展示智能农业技术,配套技术转移经理人培训同步开展,为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铺路。
历史传承:工业遗产焕发“科技新生”
天津的科技突围并非凭空而生,而是根植于深厚的工业基因。棉3创意街区将百年纱厂改造为“文创+科创”双载体,通过光伏发电、智慧导览等新技术激活红色记忆;空天数字产业园则保留31栋历史建筑,在工业遗存中嵌入卫星研发、无人机测试等前沿场景,实现“工业文脉+现代科技”的共生。
天津以博士后工作站、创投基金等政策组合拳吸引创新人才。例如,南开区博创园通过租金补贴、场景对接等政策,58天实现首期满租,孵化出智能机器人、新材料等领域15个硬核项目。当前,天津正深化“以产聚才、以才兴产”模式,通过空天产业园、天开高教科创园等平台,构建“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落地”的全链条生态。
从人形机器人的工业革命到功能稻米的味觉革命,从百年纱厂的数字蝶变到无人机大赛的技能交锋,天津正以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将科技硬实力转化为城市软实力。这场“出圈”不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城市发展逻辑的革新——以新质生产力为笔,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推薦
-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