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幅“三毛”漫画原稿亮相天津美术馆
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记者 思淼 )天津消息:“三毛回来了!”20日上午,《永远的三毛——〈三毛从军记〉漫画原稿展》在天津美术馆三层五号厅正式启幕,70幅张乐平创作于1946年的《三毛从军记》原版手绘稿首次离开上海,以大体量、零间隔的方式与北方观众见面。展览将持续至9月21日,每天9时至17时免费向公众开放,周一闭馆。
步入展厅,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2.3米高的巨幅海报:三根倔强的头发、圆鼻头、破背心,经典形象瞬间唤起不同年龄观众的童年记忆。展厅灯光控制在50勒克斯以下,恒温20℃、湿度55%,以确保80年前的铅笔线条、墨线和水彩不褪色、不起翘。记者看到,原稿纸张已经泛黄,但三毛或扛枪、或挑担、或敬礼的生动细节依旧清晰可辨,连作者用毛笔写下的旁注“此处加汗珠”都纤毫毕现。
此次展出的70幅原稿,选自上海张乐平纪念馆珍藏的《三毛从军记》全套原稿中的精华,占全书总量的三分之一,涵盖“新兵入伍”“荒岛求生”“胜利归来”等经典章节。其中编号“46-03-018”的《最后一滴汽油》被专家视为“镇展之宝”:三毛与战友用一罐汽油点燃烽火,背景用极细的墨线刻画出翻滚黑烟,画面中央却留出大片空白,象征希望之光。张乐平之子张苏军在现场告诉记者:“父亲曾回忆,这幅画用了整整三个晚上,光草稿就撕了十几张。”
为了让观众“看懂”原稿背后的时代,展览特别设置“抗战中的漫画”图文长廊:左侧是1937年《救亡日报》刊登的《三毛从军记》最早连载版面复制品,右侧展示张乐平随军速写本、军用搪瓷饭碗、缴获的日军钢盔等18件实物,形成“纸上三毛”与“战场三毛”的时空对话。一位92岁的老兵在家人搀扶下看完展览后哽咽道:“当年我就是看了《三毛从军记》才决定参军,今天终于见到真迹。”
展览还首次引入“动态漫画”技术。在“影视文献单元”,天津美术学院动画系利用AI修复与补帧技术,把原稿中的12幅关键帧生成30秒流畅动画:三毛敬礼时帽檐的颤动、荒岛上椰子坠落的轨迹,都通过4K投影在弧形巨幕上循环播放。现场不少小观众边看边模仿动作,笑声此起彼伏。
为配合中小学“开学第一课”,天津美术馆将在9月1日至7日推出“三毛小小讲解员”活动,面向8至12岁学生招募60名志愿者,由张苏军亲自授课,讲述漫画背后的故事。此外,馆内文创区同步上架“三毛从军记”系列盲盒、帆布袋、复刻手稿明信片,开业两小时便售出300余件。
天津美术馆副馆长卢永琇表示,今年是“三毛”形象诞生90周年,也是天津美术馆开馆15周年,希望借此展览让市民在方寸画稿间重温家国记忆,感悟艺术巨匠“以笔为枪”的家国情怀。据悉,展览结束后,这批原稿将移师重庆、昆明巡展,继续沿张乐平抗战足迹一路向南,完成一次跨越80年的“重走从军路”。
推薦
-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