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上合“朋友圈” 助力天津本土企业产品出海
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记者 思淼)天津消息:8月5日下午,天津港欧亚国际集装箱码头,贴着“SGET出海联盟”封条的40尺冷柜正被缓缓吊进“塔什干快航”船舱,里面装着2万罐天津“迎宾”酸奶。柜门合拢的一刻,在天津经开区MSD-A1座29层的泰达一站式出海服务中心,乌兹别克斯坦采购商阿利舍尔的手机同步弹出区块链提单,他笑着用中文说:“7天后,这批货就能摆上塔什干连锁超市的冷藏柜。”这场跨越4500公里的接力,只是天津深耕上合“朋友圈”的日常一幕。
过去12个月,天津对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出口额同比增长41%,其中民营企业贡献率首次过半。市商务局把原因归结为“朋友圈”裂变:从政府握手到企业牵手,从线下撮合到链上协同。7月10日—11日,2025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在天津举行,美腾科技把一套“选煤厂全流程智能系统”装进集装箱,现场演示如何帮哈萨克斯坦年产400万吨的选煤厂省掉三分之一人工,论坛还没结束,哈方代表就把技术总监拉去隔壁洽谈室签了意向协议。
更大的变化发生在看不见的地方。泰达一站式出海服务中心的屏幕上,代表海外仓库存的柱状图实时跳动,颜色越绿,库存周转越快。后台算法把乌兹别克斯坦的酸奶销量、哈萨克斯坦的煤价、吉尔吉斯斯坦的物流拥堵指数等60余项数据喂给AI,系统再反哺企业排产。迎宾食品外贸负责人宋扬说:“以前出口靠赌行情,现在像叫网约车,系统会自动给出‘最优路线’和‘预计到达时间’。”
为了让企业敢接单、敢发货,天津把风险也写进了算法。中国信保天津分公司把上合组织国家的政治、汇兑、买家资信等数据接入模型,一键生成“出海健康码”。7月,一家做光伏支架的中小企业想接俄罗斯北极LNG项目的大单,却担心卢布汇率波动,系统给出“出口保单+远期锁汇”组合方案,企业当天拍板:“干!”
码头之外,天津还在帮企业“把工厂搬出去”。在乌中明源丝路自由贸易特区,400公顷的土地上,天津玻璃、天津电梯、天津自行车三条产业链上的11家企业正同步开工,当地工人用微信扫码就能看中文培训视频,食堂里贴着“今日菜谱:狗不理包子+手抓饭”。特区运营方李文明说:“天津把整条供应链搬进了中亚,连食堂都是‘津味’。”
夜幕降临,塔什干快航缓缓驶出港口,船尾灯像一支移动的火炬。而在天津迎商中心,下一批货的数据已经跑在了路上:8月12日,2万件“飞鸽”碳纤维自行车将搭乘同一航线奔赴阿拉木图。天津的“上合朋友圈”没有寒暄,只有订单和船期。
推薦
-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