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迎来法治“定心丸”,我国首部民促法5月20日实施

作者: 王红 容晨芮 【 原創 】 2025-05-04

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记者 王红 容晨芮

 

2025年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民促法”),该法将于2025年5月20日起正式施行。这部法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共9章78条,涵盖总则、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法律责任和附则等内容。

 

现场采访: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的意义

 

记者在北京对多位专家进行了采访。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孟庆斌表示,民促法的出台将“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文本,使民营经济的保障从政策支持上升到法律保障的高度,有助于破除所有制歧视的隐患,增强市场主体的发展信心与投资意愿。

 

华东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系主任吴冰指出,该法从法律上确认了民营经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意义和基础作用,明确了政府部门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服务型政府功能,提高政府促经济、保发展的能力。

 

南宁学院金融专家石磊强调,民促法的出台是我国以法治重构市场信心的重要里程碑,首次以法律形式确认了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的平等地位,打破了长期存在的“玻璃门”“旋转门”等隐性壁垒,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法治基石。

 

对民营企业带来诸多利好

 

1.提振市场信心

 

民促法的实施将显著增强民营企业家的投资信心,带动股市对民企盈利改善的预期,进而提升A股整体风险偏好。明确政府拖欠账款的清偿责任、规范涉企执法等,有助于稳定企业现金流预期,改善财务报表质量,间接提升相关民营上市公司估值。

 

2.改善融资渠道

 

长期以来,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相对国有企业存在劣势。民促法的出台有利于金融机构的融资行为回归经济本质,淡化企业所有制滤镜,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状况。

 

3.推动科技创新

 

民促法专门对民营经济投融资进行详细规定,有利于从法律上系统破解投融资难题,激发民营经济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法律还明确将民营经济纳入国际科技创新体系,激发民营经济的创新热情,进一步激活中国科技活力和创新潜力。

 

4.优化营商环境

 

法律明确禁止利用行政或刑事手段干预经济活动,规范执法行为,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为民营企业营造了更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对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截至2025年2月的数据显示,A股共有上市公司5404家,其中民营企业3426家,占比逾63%。民促法的出台将对A股产生多层面的影响,包括重构估值体系、改善融资渠道、加快优胜劣汰和降低投机波动。

 

石磊认为,民促法将显著增强民营企业家的投资信心,带动股市对民企盈利改善的预期,进而提升A股整体风险偏好。特别是科技创新相关板块,有望因法律的支持而加大研发投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盈利能力,相关科技股的估值和股价有望得到提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民营经济法治保障进入系统性构建阶段。这部法律不仅为民营经济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也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阅读

推薦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

取消
技術支持: 淘福
  • 首页
  • 手机版
  • 电脑版
  •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