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规施行,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有法可依
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记者 李伟)北京消息:2025年5月1日起,《国务院关于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的规定》正式施行。这一新规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在涉外知识产权保护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为企业“出海”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律支撑。
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加速“出海”,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日益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商标在海外被抢注、专利技术被侵权等事件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海外布局和市场拓展。为应对这些挑战,《规定》从加强服务、提升企业能力、规制境外调查取证以及反制不公平待遇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设计。
《规定》明确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国外知识产权信息查询服务和预警,健全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指导工作机构和工作规程,为纠纷处理提供应对指导和维权援助。此外,新规还支持商事调解组织、仲裁机构参与涉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鼓励律师事务所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提升涉外服务能力。
在企业能力建设方面,《规定》要求企业增强法治意识,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储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同时,国务院有关部门将围绕涉外知识产权纠纷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面向企业开展宣传、培训,支持企业设立涉外知识产权保护维权互助基金。
针对境外调查取证,《规定》明确了相关程序和要求,确保企业在涉外知识产权纠纷中能够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此外,对于外国国家以知识产权纠纷为借口对我国进行遏制、打压的行为,《规定》赋予了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法采取相应反制和限制措施的权力。
专家指出,这一新规的出台,不仅填补了中国在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方面的制度空白,还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它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市场主体实际需求的精准回应,彰显了国家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优化国际营商环境的决心。
推薦
-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