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 产品
  • 视频
搜索
全国服务热线:400-000-0000
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安徽 >>新闻 >>新闻资讯 >> 华龙洞遗址新发现为“东亚古人类演化”再添关键实证
詳細內容

华龙洞遗址新发现为“东亚古人类演化”再添关键实证

時間:2025-11-26     作者:黄珏【原創】   閱讀

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安徽讯(记者  黄珏)  在安徽东至县华龙洞遗址最新考古发掘中,科研团队清理出1颗人类上颌侧门齿化石、1块保存完整的股骨化石及大量小型哺乳动物化石,为东亚古人类演化研究提供突破性证据。这是继2015年发现“东至姑娘”完整头骨后,该遗址十年间累计出土超20个古人类个体化石的又一重大进展。


此次新发现的股骨化石长度约42厘米,其形态兼具中更新世人类与早期现代人特征,骨髓腔结构显示其主人可能具备更高效的行走能力。与之共存的豪猪头骨、鹿类下颌骨等动物化石,进一步印证了30万年前华龙洞人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的生存模式。遗址还首次发现碳化植物遗存,为研究古人类用火行为提供了关键线索。


“这些化石的解剖特征表明,华龙洞人已出现与现代人高度相似的面部扁平化、颅穹窿纤细化等特征,尤其是新发现的股骨形态,标志着东亚古人类在运动功能上的适应性进化。”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秀杰表示,结合此前发现的“东至姑娘”头骨(距今33.1万-27.5万年),可构建出东亚地区从古老型人类向智人连续演化的完整序列。


国际学界对华龙洞的科研价值给予高度评价。西班牙人类演化中心研究所专家María Martínón-Torres指出,遗址出土的20余个个体会聚了从儿童到老年人的完整群体结构,这在旧石器时代遗址中极为罕见,为分析古人类社会行为提供了珍贵样本。多学科研究显示,华龙洞人已掌握复杂石器制作技术,其工具组合包含燧石结核剥片和石英砸击制品,反映出多样化的资源利用策略。


自2014年系统性发掘启动以来,华龙洞遗址累计发现400余件石制品、80余种脊椎动物化石及3种爬行类遗存,其地层堆积最厚处达12米,科研潜力巨大。目前,遗址洞内仍存在未探明的复杂洞穴空间,考古团队计划引入AI化石识别系统,加速化石分类与年代测定工作。


作为长江流域古人类演化的重要见证,华龙洞遗址已形成从40万年前的和县人到30万年前的华龙洞人、再到20万年前的巢湖银山人的完整证据链。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叶润清表示,遗址正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未来将通过“科研+文旅”模式,让30万年前的古人类文明“活起来”,助力公众理解“百万年人类史”的中国实证。


11
更多
免责申明

       免责申明

      1、中国摄影艺术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登记证号码:66005208-000-04-22-0   中国摄影家国际联合会登记证号码:66005208-002-04-22-2   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登记证号码:66005208-001-04-22-1 

       2、本站是由中国摄影艺术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摄影家国际联合会 、 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主办 。本站所刊登信息,不代表中国摄影家国际联合会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勿经书面授权,本站所刊登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法律依据,确切内容以正式文件及实际业务为准2022 中国摄影家国际联合会官方 版权所有。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 邮箱:zgsyxwtxs@163.com),以便及时删除。

网站发布文章管理及规定




城市選擇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东:
山西:
陕西:
甘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青海:
西藏自治区:
四川:
河南:
江苏:
安徽:
湖北:
重庆:
贵州:
湖南:
江西:
上海:
浙江:
福建:
云南: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东:
海南:
黑龙江:
吉林:
辽宁省:
内蒙古自治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台湾省:
技術支持: 淘福 | 管理登陸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