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 产品
  • 视频
搜索
首页 >> 热点推荐 >>今日头条 >> 【热点】为什么我的IP背着我去别的省了?
詳細內容

【热点】为什么我的IP背着我去别的省了?

時間:2025-11-04     作者:光明网【轉載】   閱讀

经常跨省旅游或出差的朋友可能遇到过这么一种情况:人已经在B省了,打开社交软件发现IP属地还在A省,又或者人在A省没动过地方,IP属地却跑到了隔壁省甚至更远。
IP属地和自己“两地分居”,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什么是IP?

11.jpg

 IP属地为什么有时与自己“两地分居”?
跨省后手机显示的IP属地与当前所在省份不一致,是移动通信网络中较为常见的现象,背后涉及IP地址分配机制、运营商网络架构、技术限制等多重因素,可能的原因有以下这么几个:
一是动态IP分配机制。运营商(如中国移动、电信、联通等)通常采用动态IP地址分配方式,即用户每次接入网络时,系统从IP地址池中随机分配一个公网IP。这些IP池可能是跨省共享的,尤其在人口流动频繁或网络资源紧张的区域,用户可能被分配到其他省份的IP地址,这是运营商信号在临近省份飘移造成的,例如北京用户可能被分配到河北的IP段,导致IP归属地显示为河北,而非实际所在地北京。
二是IP地址资源跨省调度。大型运营商为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度IP地址资源。尤其在跨省边界区域,或高铁、高速沿线,用户跨省旅行或迁移时,可能接入的是外省基站,网络请求可能会经过不同的网络节点和运营商,导致IP地址发生变化,从而获取外省IP。
三是数据库更新延迟。IP地址归属地数据库的更新可能跟不上网络发展和IP地址分配的速度,导致查询结果显示的地理位置与实际提供服务的主机位置不符。
四是使用VPN或代理服务器时,会隐藏真实的本地IP地址,使用一个外地的IP地址访问互联网。
IP属地是否会泄露隐私,留下安全隐患?

有很多用户担心,平台展示用户“IP属地”是否会侵犯个人隐私?其实,考虑到隐私保护,境内展示到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境外展示到国家(地区),不会再显示出更具体的地理位置信息。

12.jpg

 ▲IP属地不会显示具体的地理位置信息(图片来源:电脑报)
而且,用户“IP属地”与“IP地址”的概念、外延不同。就国内而言,前者指用户IP的归属地,即IP运营商所属省份,涉及用户数量庞大,少则几百万上千万人,多则近亿人;后者才是对应用户设备终端,专属个人所有,如果显示的是完整的IP地址,通过技术手段,便能查到用户具体的所在地,这就会导致侵犯隐私。
对于这个问题,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沈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要考虑两点:一是IP属地信息的颗粒度不足以通过省份直接推到个人特定身份,识别率还是相对较弱的。二是IP属地信息指向的是网络接入设备的位置而非人的位置。
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必担忧展示用户“IP属地”会泄露个人隐私。
花十几元就可修改IP属地?律师:存在违法违规风险
近日,在一些电商平台,修改IP属地的生意悄然兴起。记者在某二手电商平台看到,一些卖家公然写出“IP属地定制、想改哪里改哪里”的字样。

随后,记者私聊卖家,询问修改微博IP属地的价格,卖家表示修改为国内的IP属地一次15元、包月50元,一次修改后不发微博和评论,IP属地就不会变。修改IP属地全程买家自己在手机端操作,卖家不需要登录买家的微博账号。

13.jpg

 几小时后,当记者再次私聊该卖家时,发现该卖家已将修改IP属地的产品下架。

在同一个二手电商平台,记者私聊了另一位卖家,该卖家给出了包月修改IP属地30元的价格,并发来了测试教程称:“先试试,好用再拍。”

律师提醒:利用技术手段从事违法犯罪活动需担刑责
上海海华永泰(昆明)律师事务所律师付传认为,互联网平台开放IP属地能够通过技术手段来规范和引导用户依法依规使用互联网工具,有利于净化网络环境,营造良好的舆论空间。
互联网平台开放IP属地功能并不属于侵害公民个人信息和隐私,但公民个人倘若通过技术手段更改IP属地,故意制造虚假信息,用于牟利或相关非法目的,或利用技术手段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或帮助他人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均可能涉及非法经营、网络信息等犯罪,需承担刑事责任。
同时,相关高校网络安全专家也提示:用户向非法网站提供社交平台的账号和密码来更改IP属地,很可能存在个人信息泄漏的风险。此外,各社交平台会通过技术手段对用户行为进行甄别,频繁篡改、使用虚假IP可能会被封号。


11
更多
免责申明

       免责申明

      1、中国摄影艺术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登记证号码:66005208-000-04-22-0   中国摄影家国际联合会登记证号码:66005208-002-04-22-2   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登记证号码:66005208-001-04-22-1 

       2、本站是由中国摄影艺术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摄影家国际联合会 、 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主办 。本站所刊登信息,不代表中国摄影家国际联合会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勿经书面授权,本站所刊登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法律依据,确切内容以正式文件及实际业务为准2022 中国摄影家国际联合会官方 版权所有。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 邮箱:zgsyxwtxs@163.com),以便及时删除。

网站发布文章管理及规定




城市選擇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东:
山西:
陕西:
甘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青海:
西藏自治区:
四川:
河南:
江苏:
安徽:
湖北:
重庆:
贵州:
湖南:
江西:
上海:
浙江:
福建:
云南: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东:
海南:
黑龙江:
吉林:
辽宁省:
内蒙古自治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台湾省:
技術支持: 淘福 | 管理登陸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