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相调查】天塌了!阿迪达斯羽绒服是雪中飞代工時間:2025-10-21
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记者 郭玉龙
近日,一则关于“阿迪达斯羽绒服实为雪中飞代工”的讨论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记者通过实地走访短视频平台直播间、电商平台商品页及线下门店,发现消费者对品牌溢价的质疑与代工模式的争议交织,而阿迪达斯官方回应称“质量有保障”但未直面核心问题。 直播间暗访:商品标签现代工信息,消费者质疑“高价买标” 10月20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进入阿迪达斯官方直播间,发现主播正在推销一款售价579元的短款羽绒服。商品详情页标注“经销商:阿迪达斯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制造商:江苏雪中飞制衣有限公司”。评论区中,多名用户晒出商品实物标签,明确标注代工厂信息,并质疑:“同价位雪中飞配置更高,为何要为阿迪达斯Logo买单?” 记者随机询问直播间客服,对方仅回复“所有商品均通过质检”,未回应代工与品牌溢价的具体关联。而在雪中飞直播间,同价位(519元)羽绒服参数显示:蓬松度680+、绒子含量90%,均高于阿迪达斯同价位产品(蓬松度600+、绒子含量80%)。 记者走访京东、抖音等平台也发现,阿迪达斯与雪中飞羽绒服存在“同价不同质”现象。以一款售价869元的阿迪达斯男士羽绒服为例,其含绒量135克、绒子含量80%,而雪中飞同价位产品含绒量达200-249克、绒子含量90%。一位正在选购羽绒服的消费者表示:“乍看价格差不多,但仔细对比参数才发现差异这么大,阿迪达斯可能只是多了个品牌溢价。” 线下门店方面,记者探访上海、南京某商场阿迪达斯专柜,店员称“羽绒服均为品牌直供”,未主动提及代工信息。 但当记者展示线上商品标签时,店员回应:“线上线下产品线不同,代工情况需以具体商品为准。” 专家解读:代工非原罪,透明度才是关键 一位从事多年服装行业的销售老板在采访中向记者表示,代工是服装行业成熟分工的体现,例如苹果手机由富士康代工。阿迪达斯选择雪中飞代工,本质是依托后者成熟的供应链和成本控制能力,而自身专注设计与品牌运营。但问题在于,品牌方需明确告知消费者代工关系,避免信息不对称。 “消费者为品牌支付溢价,本质是购买设计认同、售后服务等综合价值。”这位销售老板表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家需标注产品成分及生产商信息,但当前部分商品页面,仅将代工厂信息置于评价区或标签细节中,容易被忽视。 针对争议,阿迪达斯一位客服人员向记者表示,具体产品是否代工及代工厂信息,“门店并不掌握”,所有商品由仓库直发,“以实际出货为准”,但强调“所售产品均通过质量检测”。对于品牌溢价问题,该工作人员称“无法回应”。 记者查询公开资料显示,雪中飞为江苏常熟市老牌羽绒服企业,拥有近600家国内零售终端,覆盖31个省份,并与天猫、京东等平台深度合作。其代工模式并非首次曝光,去年已有消费者反映“阿迪达斯羽绒服由雪中飞生产”。 消费者态度分化:有人抵制,有人理性选择 记者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有机构发起投票,超5000名参与者中,42%认为“代工合理,关注产品即可”,35%直言“品牌溢价虚高,将转向雪中飞等性价比品牌”,另有23%表示“不知情,购买时从未关注制造商”。 网友@运动装备控评论:“雪中飞代工的阿迪达斯羽绒服,吊牌价翻倍,但充绒量反而少,这合理吗?”而网友@时尚达人则表示:“我买阿迪达斯是为了设计感,和雪中飞客制款需求不同,代工不影响选择。” 从直播间标签到货架参数,阿迪达斯与雪中飞的代工争议,暴露出服装行业品牌溢价与消费者知情权的矛盾。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一位学者建议,“企业应完善信息披露机制,而消费者需理性看待品牌标签,将选购重点转向核心参数。”这场“为标买单”还是“为品质买单”的争论,或许正是中国消费市场升级的必经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