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小姐”今日61岁!我国首颗原子弹浪漫幕后故事首次系统披露時間:2025-10-16 1964年10月16日15时,新疆罗布泊戈壁一声巨响,巨型蘑菇云腾空而起,新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自此迈入核国家行列。这颗被外界称为“596”的装置,在绝密工程内部却拥有一个更富浪漫色彩的代号——“邱小姐”。61年后的今天,随着最新史料汇编《代号“邱小姐”:中国首颗原子弹密语档案》由国防科工局解密发布,这一称呼的完整由来首次获得官方系统确认。
球形弹体+梳妆台=“邱小姐”
据档案记载,原子弹外形呈球体,初期被科研人员口语化称作“老邱”(“球”的谐音)。存放弹体的银色钢架容器被称为“梳妆台”;弹体表面密布的雷管与电缆,被形象地叫作“辫子”。正式组装时,需将电缆一根根接入弹体,这一过程便得名“梳辫子”;弹体吊入塔架则叫“住上房”。整套暗语体系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既满足保密需求,又饱含中国式浪漫。
密语对照表曝光
此次一并公布的还有1964年9月24日由试验现场总指挥张爱萍签发的《明密语对照表》影印件,部分条目如下:
原子弹本体——老邱/邱小姐 弹体装配——穿衣 装配车间——下房 塔架待命——上房 雷管——辫子 插接雷管——梳辫子 气象——血压 起爆零时——零时
“邱小姐出嫁了”成为成功暗号
10月16日当日,北京与罗布泊之间的加密电话里传来一句暗语:“邱小姐已上房,零时到,血压正常。”15时整,爆炸成功,现场随即向中央发出短报:“邱小姐出嫁了!”三分钟后,这条仅六个字的密电传抵中南海,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从“596”到“争气弹”
档案还显示,这颗原子弹的正式工程代号“596”源自苏联1959年6月毁约停援的月份,以此激励科研人员“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在戈壁深处,先后投入超过30万人参与研制、试验与保障,最终仅用5年时间便完成首爆,被参与者亲切地称作“争气弹”。
纪念活动今日在多地举行
今天上午,位于青海海北州的“221厂旧址”举行升旗仪式,曾参与“梳辫子”作业的老工人李福海(87岁)抚摸复原版“梳妆台”模型,回忆道:“当年我们给‘邱小姐’梳头时,手都在抖,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让国家挺直腰杆。”同日,北京中国核工业科技馆、新疆马兰基地纪念馆同步推出“邱小姐密语”沉浸展,观众可通过VR体验“穿衣、梳辫、上房”全过程。
61载风云变幻,“邱小姐”的浪漫代号早已成为中国核工业人集体记忆里最柔软的注脚。正如《代号“邱小姐”:中国首颗原子弹密语档案》前言所写:
“当蘑菇云照亮戈壁,我们记住的不只是巨响,还有那些把大国重器当作女儿呵护的科学家们——他们让冰冷的核武器拥有了温度,也让世界听见了中国的低声细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