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林草产业年产值突破10万亿元時間:2025-10-13 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记者 李伟)北京消息:国家林草局今日发布最新数据,我国林草产业年产值已突破10万亿元大关,标志着林业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一成就的取得,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林业发展模式密不可分。福建、江西、重庆作为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通过政策创新、金融赋能和资源盘活,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自2023年起,福建、江西、重庆三地率先开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围绕“三权分置”、采伐管理、生态补偿等关键领域出台10余项配套政策,构建起“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协同机制。福建省以“多方得益、多式联营、多重服务”的“三多”改革试点为核心,整合分散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新业态,2024年全省林业总产值达8121亿元,居全国前列。重庆市则将绿色金融作为改革突破口,建立林业支行和专项信贷产品,2025年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12亿元,支持林产品加工、林下种植等产业发展,让“沉睡资源”转化为“流动资本”。浙江省针对集体林地占比超95%的现状,启动共享林事服务中心试点,整合技术指导、资源评估等社会化服务,破解分散经营导致的资源盘活难题。
改革成效直接惠及民生。全国集体林业每年带动4000多万农民就业增收,亩均产出较改革前增长3倍以上。江西省抚州市通过开展集体林地承包期延包试点,将承包期从30年延长至60年以上,并颁发全国首张林业经营收益权证,覆盖林下经济、碳汇交易等非木质收益权。2024年,江西林业总产值达7130亿元,通过收益权质押融资12.67亿元,吸引社会资本“进山入林”。全国森林食物年产量超2亿吨,油茶、林菌等特色产业成为继粮、菜之后的第三大农产品供给来源。
国家林草局表示,下一步将深化林权流转、采伐管理、碳汇交易等政策创新,支持木竹加工、经济林等产业提质增效。同时,推广先行区经验,推动林草产业与生态保护、文旅康养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注入更强绿色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