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特写】老君山 · 阴阳线
——“一山分两季,一线隔阴阳”目击记

老君山“阴阳线”奇观。
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记者 周海涛
发自河南
10月27日清晨6时15分,海拔2217米的伏牛山主峰马鬃岭,风像裹着寒气的刀子,刮着脸颊生疼。记者踩着结霜的木栈道“咯吱”作响,手电光柱里,雾气像牛奶一样浓稠。
“快看,线来了!”景区老护林员赵师傅一把拽住记者。顺着他的指尖,只见山脊正中央,一条宽约半米的“灰白丝带”自西向东拉直,把山体劈成两半——
南侧:墨绿冷杉挂着雨珠,秋阳刚探出云缝,像给树冠刷了层金漆;
北侧:雾凇晶莹,灌木全被冰甲包裹,零下3℃的霜气扑面,睫毛瞬间结霜。
一脚跨过去,仿佛从暮秋跌进初冬,时间仿佛被折叠。
“这就是老君山‘阴阳线’,一年只显身十来天。”赵师傅掏出温度计:南侧8.7℃,北侧零下2.1℃。数字在方寸之间“跳水”。
记者蹲下身,发现“线”其实没有实体 —— 南侧湿润的暖风沿坡上升,遇北侧干冷下沉气流,水汽在脊线瞬间凝结成雾,又被山风切成一条笔直的“锋面”。河南省气象局工程师王磊现场布设的移动雷达证实:今天上午9时,山脊两侧温差10.8℃,相对湿度差46%,形成典型的“锋面雾壁”。
“秦岭 — 伏牛山是中国南北过渡带,老君山恰好骑在分界脊上,相当于把‘中国南北分界线’拉到了肉眼可见的尺度。”王磊说。
更震撼的是光影。7时30分,太阳升高,南侧山岭被镀成金红,北侧仍陷在铁灰色云层里。无人机俯拍镜头里,金与灰、暖与冷、明与暗,像一幅巨大的太极图,沿山脊对折。
记者小心翼翼地沿着脊线走,每一步都像在翻阅地理教科书:
南侧,落叶栎林还挂着未落的叶片;
北侧,冰晶已把枝头压成弧形,发出“咔嚓”断裂声。
8时10分,一阵呼啸北风掠过,雾壁被撕开缺口,北侧冰雾倾泻而下,像瀑布倒灌,瞬间吞没南侧的暖色。游客发出惊呼:“阴阳互换了!”
据老君山文旅局统计,截至27日下午17时,共接待游客2.3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47%。“很多人凌晨3点开始爬山,就为了看这条线。”值班副经理常珂说。
下山途中,再回首遥望山巅,那条“阴阳线”却已被日光蒸淡,只剩一条若有若无的烟痕,像老子遗落的一行白须。
它来了,又走了,却把“道法自然”四个字,刻进每个目击者的心里。

老君山日常。

老君山夜景。
推薦
-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