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坛或再陷" 一年一相"政局

作者: 本报编辑部综合手机中国网、澎湃新闻 【 原創 】 2025-09-08

9月8日晚,日本自民党召开临时高层会议,宣布前防卫大臣、自民党政调会长石破茂因在9月7日举行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未能获得足够支持,决定辞去党内职务并退出下届总裁竞选。


这一决定距离其宣布参选仅过去12天,不仅打破了外界对其"第三次冲击首相之位"的预期,更让日本政坛再次陷入"一年一相"的不稳定阴云。

 

11.jpg


现年67岁的石破茂是日本政坛"老将",自2002年首次入阁担任防卫厅长官以来,历任防卫大臣、农林水产大臣、地方创生担当大臣等要职,曾在2012年、2018年、2020年三次参选自民党总裁,均因党内派系分裂或关键票仓流失告负。此次他以"改革自民党、重塑国民信任"为口号再度出击,原本被视为最大热门——其支持的"地方创生""减少议员特权"等政策主张,在自民党基层党员中拥有较高支持率;而最大在野党立宪民主党近期因内部丑闻声望下滑,更被视作其"乘势上位"的窗口期。

 

然而,选举结果却令外界意外。根据自民党公布的计票结果,石破茂在党员票(地方党员)中获得约34%的支持,虽领先其他候选人,但远未达到确保当选的门槛;而在决定胜负的国会议员票(自民党籍议员)中,他仅获得约18%的支持,大幅落后于被视为"安倍路线继承者"的前环境大臣小泉进次郎(42%)和前经济产业大臣河野太郎(27%)。最终,小泉进次郎以"党员票+议员票"综合优势胜出,当选自民党第28任总裁,并将于9月15日经国会指名选举成为日本第101任首相。

 

"这不是失败,而是自民党需要反思的信号。"石破茂在当晚的辞职声明中直言,"党内派系对立、政策空洞化、与国民诉求脱节的问题已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刻。"他批评自民党长期依赖"世袭议员"和"派阀政治",导致年轻议员缺乏基层历练,政策制定脱离地方实际;同时强调,若自民党不进行彻底改革,"即便换人当首相,也难以获得国民真正的信任"。

 

石破茂的退出引发日本政坛连锁反应。首先是自民党内部权力结构的重新洗牌:此前与他结盟的部分地方派系议员转向支持小泉阵营,而原属"石破派"的约40名议员面临重新站队;其次,日本舆论对其辞职的讨论迅速升温,《朝日新闻》最新民调显示,58%的受访者认为"自民党总裁选举暴露了党内民主的缺失",63%的民众对小泉进次郎的执政能力"持观望态度";而在野党立宪民主党干事长泉健太则借机施压,称"自民党若继续内斗,将失去民意授权"。

 

更令外界关注的是日本政局的稳定性前景。自2009年民主党执政以来,日本首相更迭频繁:从菅直人、野田佳彦到安倍晋三(两任)、菅义伟、岸田文雄,15年间历经9任首相,其中安倍晋三(2012-2020)和第二届菅义伟(2020-2021)算是相对长期的执政,其余多因党内矛盾或民意下滑短命下台。此次石破茂的退出,被日本媒体称为"第四波短命政治"的预演——小泉进次郎虽以高支持率当选,但其在经济政策(尤其是少子化应对、能源转型)、外交路线(对美依存度、对华关系)等关键议题上的立场尚未完全清晰,能否整合党内各派势力、凝聚国民共识仍是巨大挑战。 


外交领域,石破茂的辞职也可能带来变数。作为自民党内"知华派"代表人物之一,他过去主张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曾多次强调"日中关系对日本至关重要",并推动过地方层面的中日交流。而小泉进次郎虽未明确否定这一路线,但其更侧重强化日美同盟,对修改和平宪法、扩大日本军事角色的态度更为积极。有日本外交人士担忧,若自民党因总裁选举内斗消耗过多精力,短期内日本外交政策的连续性或受影响,尤其是在处理与韩国、俄罗斯等邻国关系时可能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日本需要的是能真正倾听国民声音、打破派阀政治的政治家,而不是又一个被党内机器推上位的'短命首相'。"东京大学政治学教授御厨贵在接受NHK采访时如此评论。随着石破茂的退出,日本政坛的"旋转门"似乎仍在加速转动——当"一年一相"成为常态,如何重建政治信任、实现长期稳定执政,已成为自民党乃至整个日本社会必须直面的课题。


阅读

推薦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

取消
技術支持: 淘福
  • 首页
  • 手机版
  • 电脑版
  •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