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特稿】军魂不老 初心如磐
—— 2025年信阳老苏区退役老兵八一建军节再聚首侧记
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记者 周保国
大别山,松涛如鼓。在2025年“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当清晨第一缕阳光越过山脊,照在信阳老苏区这片红色热土上,汽笛声里,来自陆海空和武警部队的一批老兵如约相聚。
岁月虽在额头留下道道痕迹,却磨不了他们的坚毅;他们脱下戎装,军人的本色还始终保持。
时光为证:青春写进迷彩
“三分钟打背包,哨声就是命令!”
忆当年风华正茂,走进部队大学校,战友们回忆 :
那时候吹哨紧急集合,三分钟就要打好背包冲出去;海训时身上晒得脱层皮,战友们互相给后背涂药膏;高原哨所的雪,厚的齐腰深,零下二三十度,但手握钢枪不觉得寒冷 ……
老兵们的回忆里,有训练场的汗水浸透迷彩,有执行任务时的默契眼神,有离别时紧攥的双手与未说出口的珍重。
部队这所“大学校”,用铁一般的纪律教会了他们:
什么是纪律?—— 哨声响起,哪怕深夜也要一跃而起。
什么是担当?—— 祖国的安危,就是我们肩头最重的使命。
什么是团结?—— 五湖四海一声“同志”,便可把性命相托。
转身不褪色:新“战场”续写荣光
老兵们的“战场”换了坐标,军人的底色从未褪去。
有的回到农村,钻研农业科技,带领群众搞特色种植,把军营里的“攻坚精神”用在脱贫致富奔小康上。
有人投身企业,将部队的管理经验,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带领团队闯市场、创品牌。
有人踏入了社区服务,深入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帮扶邻里,解决就业。
军功章躺在抽屉里,光芒却照进了柴米油盐的烟火人间。 战友说:“ 部队教会了我们,不论在哪儿都要当‘排头兵’。”
这句话,让信阳的退役军人群体成为地方发展中一股不可替代的力量。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军魂不仅在军营里燃烧,更在平凡岗位上续写荣光。
薪火相传:把故事讲给后来人
初心如磐,薪火相传 。在相聚的时光里,老兵们谈得最多的,除了过去、展望未来,他们最关心的是国防建设的新成就。
山东舰又添新成员,歼——35冲上蓝天 …… 为一艘艘航母下海、一架架新式战机升空,而热泪盈眶;他们把军营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让爱国奉献的种子代代相传。
叮嘱年青一代,“别忘了从哪儿来”,守护好祖国国防的安全。也把“若有战、召必回”的誓言,轻轻放进年青一代的心里。
暮色四合,山风猎猎。老兵们举杯 ——
敬峥嵘岁月,曾负重前行;
敬锦绣山河,今岁月静好;
敬那面永不褪色的军旗;
敬那颗永远滚烫的初心。
大别山作证:
在这片被鲜血与汗水浇灌的土地上,军魂与山河同在,忠诚与人民同行。
2025年的这个夏天,这群老兵用再一次的集结,向祖国报告:
“八一”不仅是纪念,更是接力;
军魂不老,初心如磐!
致敬所有退役老兵!
八一建军节快乐!
图片提供:王平 李建设
推薦
-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