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结束不通高速历史!九绵高速今日通车,成都4小时直达“童话世界”

作者: 陆冯谊 【 原創 】 2025-09-29

中国摄影通讯社(记者  陆冯谊)成都消息:2025年9月29日中午12时,随着G8513线九寨沟至绵阳高速公路(以下简称“九绵高速”)正式通车,困扰九寨沟县多年的“无高速”历史就此终结。这条全长245.8公里的“云端天路”,不仅将成都至九寨沟的车程从8小时大幅缩短至4小时,更成为川西北首条直通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高速通道,标志着九寨沟县、平武县、北川县三地正式迈入“高速时代”。


11.jpg


12.jpg



工程亮点:绿色与科技的交响


作为四川省唯一入选交通运输部“绿色公路典型示范项目”的高速公路,九绵高速在建设中践行“最大程度保护、最低程度破坏、最大限度修复”原则。全线穿越大熊猫国家公园97.294公里,桥隧比高达95%,仅占用公园总面积的0.027%,并专门规划全国首条大熊猫廊道,最大限度减少对栖息地的干扰。此外,针对平通河裂腹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者采用“水中墩无封底施工法”,避免泥浆污染水体,保护珍稀水生生物。


九绵高速还攻克了多项世界级工程难题。其中,白马隧道因穿越7处断裂带、Ⅴ级围岩占比97%、最大埋深1092米,被称为“国内设计施工难度最高的公路隧道之一”。建设团队创新应用“三道拱”支护理念和“川隧大模型”技术,最终实现安全贯通。


通车影响:文旅经济按下“加速键”


九绵高速的通车直接激活了川西北旅游资源。九寨沟景区预计2025年全年接待游客将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9%和13%。沿线串联的黄龙、王朗自然保护区、白马藏族乡、平武报恩寺等30余处景点,形成“快进慢游”交旅融合新格局。例如,木座服务区以白马藏族文化为主题,日均人流量超1万人次,旅游商品销售额占比达25%,成为“文旅窗口”。


对当地经济而言,高速打通了“山货出山”通道。甜樱桃、牦牛肉等农产品运输时间从7小时缩短至24小时内,损耗率大幅降低。沿线村民依托民宿、农家乐实现增收,乡村振兴迈入“高速车道”。


未来展望:从“交通线”到“经济线”


九绵高速北接甘肃平凉至绵阳高速,南连G5京昆高速,是川甘两省又一条省际大通道。其全线配置34台智慧收费机器人,17个收费站融入藏羌碉楼、川西民居等文化元素,实现“无亭化”智能通行。下一步,九寨沟县将开通县城至甲勿海、金猴谷等景区的公交专线,并完善服务区充电设施,预计2025年底前实现全线服务区“油电双供”。


“九绵高速不仅是一条民生路,更是区域发展的‘黄金走廊’。”四川省交通运输厅负责人表示,这条高速将助力四川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大九寨旅游环线与西北旅游资源深度联动,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阅读

推薦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

取消
技術支持: 淘福
  • 首页
  • 手机版
  • 电脑版
  •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