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西南州百万亩“菜篮子”直供大湾区時間:2025-10-09 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记者 朱宴宁)贵州消息:金秋十月,黔西南州兴义市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配送分中心内,运输司机韩文权正将14吨韭菜装车发往江苏淮安。作为该中心签约的200余户种植户之一,他的50亩韭菜基地每月向大湾区输送六七万斤蔬菜,年收入超20万元。这只是黔西南州“百万亩菜篮子”工程的一个缩影。今年前三季度,该州已累计向大湾区输送蔬菜超25万吨,带动3.6万农户户均增收2.2万元,成为东西部协作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典范。
在安龙县春潭街道阳方社区,500亩菜心基地采用“轮茬复种”模式,冬春种菜心、夏秋种辣椒,土地利用率提升3倍。基地负责人党先涛介绍,通过智能水肥灌溉系统和绿色防控技术,菜心亩产达1吨,收购价较本地市场高出40%。目前,“兴义—兴仁—安龙—册亨—望谟”菜心产业带已形成5.7万亩规模,带动9000余户农户参与订单种植。
大湾区“菜篮子”15%以上夏秋蔬菜来自贵州。 为保障蔬菜品质,黔西南州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建标准化体系。38个基地获“圳品”认证,7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享誉市场。在贞丰县者相镇,主播通过直播展示现摘黄瓜:“48小时从田间到餐桌,点击下方链接下单!”2024年,该州线上蔬菜销售额突破15亿元,部分精品菜心礼盒售价达每斤15元。冷链物流的完善让“地头价”直通“市场端”,望谟县冷链中心将黄瓜损耗率从30%降至5%,冬春蔬菜75%销往大湾区。
产业红利惠及千家万户。在册亨县秧坝镇,种植户黄仕海通过错季辣椒种植,每斤多赚1元,年收入增加近30万元。兴仁市农技团队培育的“龙芽苔”耐热品种,亩均收益突破6000元。全州通过“租金+薪金+股金”模式,让3.6万群众实现“一地生三金”,土地流转、基地务工、订单种植成为增收主渠道。
“爆单时每天要发4趟车,每车14吨韭菜。”配送中心业务专员顾典梅说,中心覆盖8个县市,日均发往大湾区蔬菜超300吨。随着“山海协作”深化,黔西南州正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推广“菜+粮+菜”轮作模式,力争到2027年菜心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打造全国知名的“北纬25°菜篮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