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直击】山姆:"大路货"真相调查時間:2025-09-11 原标题:山姆“大路货”真相调查:一张260元会员卡还能买到什么? 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记者 王红 刘晓东
“低糖蛋黄酥不见了,货架上只剩卫龙和盼盼。”2025年9月,北京青浦店会员李女士的吐槽,把山姆会员店推上风口浪尖。过去三年,约200款独家爆品悄然下架,取而代之的是超市同款。260元会费到底买了什么?记者走访五城六店,对话供应商、区域经理与20位资深会员,试图还原会员制神话褪色背后的扩张真相。 货架上的秘密:消失的爆款与“伪装”的大路货 9月6日至9日,记者先后进入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昆山的六家山姆门店,对App标称“独家”“Member’s Mark”的218款商品进行溯源。 结果令人惊讶:47%的包装食品可在主流电商找到同款,价差最高达35%; 12款“进口”坚果实际由浙江嘉善某工厂分装,海关记录显示原料来自国内保税区; 曾经月销万单的瑞士卷、焦糖饼干千层,自2024年起全国缺货,客服统一回复“季节性停售”,但供应链人士证实“配方成本过高,被战略放弃”。 “所谓法文包装,只是贴标,产地就在福建漳州。”曾为山姆代工烘焙品的刘姓厂长透露,2023年后总部压价幅度从8%提到20%,“做不下去,宁愿砍掉生产线”。 会员王先生出示了2022—2025年购买记录:同样一款有机豆浆,蛋白含量从36.4%降至33.8%,价格却由69.8元涨到75.8元。“包装写着升级,其实是降级。” 扩张车轮:18个月开一店,供应链跟得上吗? 2019—2025年,山姆在华门店从27家增至56家,销售额目标直指千亿。与之对应的是SKU急速膨胀:2019年约3200个,2025年突破5500个。一名前总部采购总监告诉记者:“总部给采购的KPI只有两个字——GMV。谁能在18个月里把销量做上去,谁就能升职。” 供应链压力随之陡增,产能门槛从年销亿元抬到十亿元。中小特色工厂被排除,洽洽、盼盼、卫龙等“巨头发”顺势入局; 新品测试周期由半年压缩至8周,农残、理化指标抽检频次被“优化”掉一半。 冷链物流外包比例提高。2024年夏季华东仓断链7小时,致3000余箱牛奶变质,事件被内部定性为“P2等级事故”,却未对外公告。 “以前一个集装箱只装单一温区,现在混合装载,成本降了,风险高了。”某冷链运营商负责人说。 会员的质疑:260元买的是身份,还是心理安慰? 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山姆相关投诉达8136条,较2022年翻了一番;其中“商品与宣传不符”占比31%,高居第一。 记者随机采访50位会员,38人表示“续卡会再考虑”,14人明确“不续”。深圳会员张女士算了一笔账: “同款橄榄油,山姆129.9元/2L,京东百亿补贴89元;宝矿力水特,山姆折合6.2元/瓶,朴朴补贴价4.5元。一年买下来,会员费省不回来。” 更让老会员失落的是“身份感”消失。小红书“山姆晒单”话题浏览量2024年同比增长120%,高赞评论却从“种草”变成“拔草”。有人调侃:“推着山姆购物车,再也找不到中产优越感。” 2025年7月,山姆卓越会员续卡率首次跌破80%,Costco苏州店同日宣布活虾“15分钟达”,开业当天客流1.5万。面对竞争,山姆内部仍在争论:继续下沉做“县城爆款”,还是回到“严选”窄路?一名区域经理无奈地说:“总部要增长,门店要差异,采购只能先保销量。受伤的,永远是会员。” 【记者手记】:260元会员卡能买到什么? 一张260元的卡片,曾让中产以为买到“更好生活”。当扩张节奏碾压品控底线,当“独家”沦为贴牌游戏,会员制最珍贵的信任被一点点透支。山姆的故事提醒所有零售商:规模可以速成,口碑只能慢养。下一次结账前,消费者或许先会问 —— 我凭什么为你付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