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达1.42万家時間:2025-08-07 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记者 孟子鱼)陕西消息:8月7日午后,陕西省科技厅大楼的电梯里挤满拎着公章和U盘的年轻人——他们刚刚在隔壁窗口领到了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新户口本”。工作人员把编号14200的证书递给西安极瞳视觉创始人李蓓时,顺口报出一句:“恭喜,陕西的民营高企正式破万四。”五分钟后,这条数字被同步投射到一楼大厅的实时数据墙,背景是一条不断向上攀升的绿色折线。
折线背后是一场从“书架”到“货架”的接力赛。西工大航空学院走廊尽头,副教授赵轩把一枚指甲盖大小的红外芯片装进塑料盒,盒盖贴着“先转化后确权”的蓝色标签;三天后,这枚芯片出现在陕西莱特光电的生产线上,成为某款车载激光雷达的核心部件。赵轩说:“过去写专利像集邮,现在可以直接折成股份,实验室里能听见机床声。”据统计,仅上半年,全省就有1472项高校成果以这种方式“下海”,其中九成由民营企业接盘。
钱也在跟着技术跑。8月6日晚,咸阳高新区一场“夜场路演”开到22点,氢能企业博氢能源刚讲完,三家银行同时举起授信牌——最终他们拿到2亿元低息贷款,年化利率3.2%,比企业去年拿到的资金便宜了近一半。陕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最新统计显示,民营高企已用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抵押”撬走银行授信615亿元。
而在资本市场,民营高企的“陕西速度”同样显眼:7月31日,西安炬光科技登陆科创板,成为今年第7家敲钟的陕西民营高企;同一天,省上市后备企业名单更新,新增42家里41家是民企,其中35家带着高企标签。省发展改革委工作人员笑称:“现在券商来西安,第一句话不是‘有没有好项目’,而是‘还有多少高企没上市’。”
夜幕落下,省科技厅门口的霓虹屏仍在滚动刷新:14200、14201、14202……数字每跳一次,背后都有新的实验室灯火亮起,新的产线机器轰鸣,新的资本与人才跨过秦岭与黄河。陕西的民营高企,正在把“西部第一”变成“全国听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