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控烟10年避免近50万人住院风险
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北京讯(记者 李伟) 2025年11月4日,正值《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十周年之际,最新数据显示,该条例通过十年持续发力,不仅显著改善了首都公共场所的吸烟环境,更通过降低吸烟率直接避免了近50万人因急性心肌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儿童哮喘等疾病住院的风险。这一成果在2025无烟城市建设北京国际论坛上引发广泛关注,成为全球控烟实践的标杆案例。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及疾控部门披露,2025年北京市15岁及以上成人吸烟率已从2014年的23.4%降至19.2%,累计减少吸烟人数近70万。室内公共场所二手烟暴露率从条例实施前的35.7%大幅下降至16.7%以下,酒吧、餐馆等娱乐场所的改善幅度尤为突出。十年间,成人戒烟率增长近一倍,控烟志愿者队伍规模达1.89万人,累计服务工时超180万小时,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共治的控烟网络。执法层面,全市累计开展检查92.56万户次,处罚违规单位及个人3.18万例,罚款总额1609.69万元,通过“控烟一张图”数字化平台和多部门联动机制强化监管效能。


经济层面的效益同样显著。研究显示,控烟政策通过降低吸烟相关疾病负担,2015-2025年为北京带来约1257.7亿元综合经济收益,占同期GDP的0.23%。其中,吸烟量减少使人均年医疗支出下降630元,累计节约316亿元;医保基金因吸烟相关疾病支出减少26.4亿元,占2024年全市医疗保健支出的2.5%。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马丁 · 泰勒评价称,北京作为中国首个因全面无烟法规获“世界无烟日奖”的城市,其经验为全球提供了“实证控烟范本”。
尽管成效显著,控烟工作仍面临跨区域执法、流动人口监管等挑战。北京市通过强化社会监督、推广数字化管理工具,并计划进一步整合医疗资源提升戒烟服务覆盖范围。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会长肖丹表示,未来将持续优化控烟策略,推动无烟环境与城市健康发展的深度融合,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贡献更多“北京经验”。
推薦
-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