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实锤:南京这个国庆“火”到发烫

作者: 金铭 【 原創 】 2025-10-09

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记者  金铭)江苏消息:“这个国庆,南京到底有多火,懂的都懂。”社交平台刷屏的调侃,在数据端得到硬核印证:10月1日至8日,南京全市接待游客2009.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79.4亿元,与去年7天国庆假日相比,分别增长30.2%和34.8%,日均增幅仍高达13.9%和15.6%,双双刷新历史纪录。夫子庙、老门东、中山陵、玄武湖、总统府、南京博物院六大传统IP继续“领跑”,8天累计客流突破954.7万人次;文博场馆“一票难求”,90.6万人次把预约通道挤到“秒灰”;而“躲清静”的乡村游同样火爆,171.6万人次涌向谷里、横溪、不老村等近郊片区,民宿平均入住率92%,部分网红村居房价追平市中心高档酒店。

 

长假首日,地铁1号线早八点就开启“春运模式”,南京站、南京南站单日到发旅客合计达78.4万人次,创下疫情后新高;夫子庙核心区瞬时客流峰值6.8万人,管理部门首次启用“单向微循环+间歇放行”的“闸机”式疏导;傍晚的玄武门,游客为拍“第一缕灯光”排起百米长队,湖边执勤民警笑称“走路靠蹭,拍照靠挤”;夜幕降临,600岁的明城墙开放夜游,7天吸引11.3万人次“登墙赏月”,带动周边老门东餐饮翻台率超6轮。

 

文博游成为最大增量。南京博物院“锦绣江南——明代服饰数字展”8天接待12.4万人次,90后、00后占比57%,文创店销售额破千万元;六朝博物馆“贝氏建筑光影秀”加演至23:30,仍场场爆满;大报恩寺遗址景区把AR眼镜“请进”塔基,游客边走边看“千年地宫重现”,景区收入同比增长118%。“文化+科技”带来的沉浸体验,让‘到南京看展’成为年轻人长假标配。”市文旅局市场促进处负责人表示。

 

乡村旅游同样被“带飞”。江宁谷里大塘金香草谷一天卖出4万支冰淇淋;浦口不老村“村晚”把舞台搭在稻田里,民谣、插秧舞、打铁花轮番上演,8天吸客21万人次;高淳慢城“蟹黄季”叠加“双节”效应,农家乐日均翻台5次,固城湖大闸蟹假期卖出2200吨,同比增长四成。途家平台数据显示,南京乡村民宿平均客单价同比提升26%,“开窗见稻田,推门摘柿子”的院落式产品最受欢迎。

 

“流量”变“留量”,离不开精细治理。长假前,南京上线“智慧文旅大脑2.0”,对63家4A级以上景区、22家文博场馆实行“实时客流+网络热度+交通运力”三色预警;地铁延时运营至24:00,全市新增14条假日公交接驳专线,累计运送游客137万人次;志愿者“红马甲”1.2万人次下沉景区,提供问路、急救、讲解服务;城管、市场监管、卫健等多部门组建“假日联合执法队”,对餐饮、价格、特种设备开展滚动巡查,假期涉旅投诉同比下降38%,游客满意度达98.6%。

 

“超级黄金周”圆满收官,南京以文化厚度、科技浓度、服务温度,把“人山人海”转化为“人气口碑”。市文旅局透露,接下来将加快长江路夜游、滨江风光带、紫金山—玄武湖世界级景区三大板块提档升级,持续放大“博物馆之城”“世界文学之都”品牌效应,让“四季南京”常来常新。


阅读

推薦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

取消
技術支持: 淘福
  • 首页
  • 手机版
  • 电脑版
  •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