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稀土相关技术等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记者 王红)北京消息:10月9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宣布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对稀土相关技术等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此举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等法律法规开展,是我国依法行使主权、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又一重要举措。
管制范围明确,聚焦安全与发展双重考量
公告明确,此次出口管制涉及的物项涵盖稀土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加工、功能材料制备等关键环节的相关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特定稀土萃取工艺、高性能永磁材料制备技术、稀土催化材料合成技术等。同时,部分与稀土相关的技术资料、设备及相关服务也被纳入管制范围。
根据公告,出口经营者需按规定向商务部提出申请,经审查取得出口许可后方可出口;涉及两用物项的,还需同时符合相关国际义务和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规定。商务部强调,管制物项的具体清单将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
稀土战略地位特殊,全球产业链依赖中国供应
作为“工业维生素”,稀土是新能源、高端制造、国防科技等领域的关键原材料。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风力发电机永磁体,到卫星通信设备、精密仪器,稀土及其加工技术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数据显示,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约37%,却承担了全球90%以上的稀土冶炼分离产能,是全球稀土供应链的核心枢纽。
近年来,随着全球绿色转型加速,稀土需求持续攀升,其战略价值进一步凸显。在此背景下,稀土相关技术作为产业链“卡脖子”环节,其安全可控直接关系到国家产业安全与经济安全。业内专家指出,我国对稀土技术实施出口管制,是对关键领域核心能力的保护,也是应对国际经贸环境复杂变化的必要措施。
合规之举,兼顾自身安全与国际责任
此次管制措施的出台,是我国依法履行出口管制职责的体现。《出口管制法》明确规定,国家对两用物项、军品等物项的出口实行分类管理,可基于维护国家安全、履行国际义务等需要实施管制。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稀土技术的出口管制符合国际通行规则,许多国家对本国优势产业的关键技术均采取类似保护措施。中国的举措是基于自身安全与发展需求的主动作为,而非针对特定国家或地区。”
事实上,我国始终秉持开放合作的贸易政策。近年来,中国持续优化稀土出口管理,在保障国内需求的同时,通过市场化方式满足全球合理需求。此次管制并非“限制出口”,而是通过精准管理,防范技术滥用风险,确保稀土资源与技术服务于全球可持续发展。
稳链护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业内普遍认为,此次出口管制将产生多重积极效应:一方面,强化我国对稀土产业链核心环节的掌控力,防范关键技术流失风险,为国内稀土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营造更安全的环境;另一方面,引导全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合规合作,共同维护公平有序的国际经贸秩序。
“稀土技术的有序管理,本质上是为全球产业链稳定‘上保险’。”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将继续坚持开放共享,与各国在稀土绿色开采、高端应用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新能源与高端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课题。中国的出口管制措施,既是对国家主权与发展利益的坚定捍卫,也是负责任大国参与全球治理的生动实践。未来,随着相关配套细则的完善,我国稀土产业将在安全可控的基础上,继续为全球科技进步与绿色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推薦
-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