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焕新:三地联动传承千年文脉 活态创新激活文化基因
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记者 周琦)陕西消息:2025年9月26日,陕西榆林横山区、浙江杭州桐庐县、湖南长沙三地以“非遗活态传承与创新实践”为主题,同步举办多场特色活动,通过教育浸润、文旅融合、数字赋能等路径,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从“静态保护”迈向“活态传承”,为传统技艺注入时代活力。
陕北鼓韵:横山老腰鼓进校园挑战吉尼斯
在陕西榆林横山区,5000余名中小学生以一场气势磅礴的横山老腰鼓展演拉开活动序幕。作为国家级非遗,横山老腰鼓融合战争文化、边塞民俗与集体祈福仪式,其“文腰鼓”的诙谐沉稳与“武腰鼓”的刚劲激昂在少年们的鼓槌翻飞中焕发新彩。活动现场,非遗传承人通过“基础动作教学+文化历史讲解+现代艺术融合”三维课程体系,将传统技艺融入体育课与课间操,开发出“腰鼓操”等创新形式。学生朱一波表示:“击鼓时的团队协作让我感受到黄土高原的精神力量。”据悉,此次活动还将挑战“最大规模腰鼓舞”吉尼斯世界纪录,以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振兴。
江南剪韵:桐庐剪纸对话亚运与未来
杭州桐庐县以“非遗+亚运”为切入点,举办剪纸主题展览与校园体验活动。非遗传承人华金娟、喻琴亚等带领学生创作亚运主题作品,将运动员矫健身姿与“祥云”“骏马”等传统纹样结合,既展现非遗技艺,又传递体育精神。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0余位市民参与“妈妈的手作”剪纸课堂,通过剪制“家和文化”主题作品感悟传统伦理。桐庐县妇联负责人表示,剪纸不仅是技艺传承,更是女性赋能就业的重要载体,未来将推动“非遗工坊”与文旅消费深度融合。
湖湘绣艺:湘绣标准引领产业出海
湖南长沙聚焦湘绣技艺创新与产业升级。在长沙非遗馆,“绣画之间——绣娘画家刘欣如心象之境”特展通过42件作品,呈现湘绣从传统服饰到重彩画的跨界探索。活动同步发布《地理标志产品 湘绣》地方标准,建立手工绣与机绣的区分认证体系,并启动“非遗进校园”技能竞赛,2万余人次参与培训。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推动湘绣入选政府采购名录,近两年组织企业赴英国、法国等地参展,湘绣作品《龙辰辰》亮相央视春晚,法国第一夫人布丽吉特·马克龙收藏湘绣宫扇,实现“非遗出海”新突破。
创新实践:非遗保护的多元路径
三地活动凸显非遗保护的共性策略:
1. 教育浸润:横山将腰鼓纳入中小学课程,桐庐开展“家和文化”亲子剪纸,长沙开发“湘绣里的家风故事”课程,均以体验式教学深化文化认同。
2. 科技赋能:横山利用新媒体传播腰鼓技艺,桐庐推出AR剪纸互动装置,长沙建立湘绣纹样数字数据库,推动传统技艺数字化留存。
3. 产业联动:桐庐打造“非遗+电商”模式,湘绣通过地理标志认证拓展高端市场,横山探索“腰鼓文旅线路”带动乡村经济,形成“文化变现”闭环。
此次三地联动不仅展现非遗的当代生命力,更探索出“活态传承—创新表达—产业反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正如文化学者所言:“当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场景,千年文脉便有了与时代对话的底气。”未来,非遗保护将从地域性实践升华为全民参与的文明传承工程。
推薦
-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