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专家于凌宇教授荣膺“全国好人之家”称号
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记者 刘晓东)北京消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新影“德耀中华”栏目、好人之家组委会日前联合授予著名专家于凌宇教授“全国好人之家”荣誉称号。此前,他还曾荣获“河南省最美家庭”、“濮阳市最美老干部”、“ 濮阳市最美读书人”三项殊荣,被家乡群众誉为“三美一好”红色典范。
于凌宇教授是我国军工电子与信息产业领域的知名学者。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考入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原固体电子学系,成为我国首批电子类本科大学生。毕业后,他历任国家大型军工电子企业技术领导、国家信息产业部处长,后为支援家乡革命老区建设,作为濮阳市委、市政府引进的高层次科教领军人才,调任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濮阳工学院)科研处长兼政法系党总支书记、三级教授,现任学院老科协副会长。
从教以来,于凌宇先后获“全国教育改革优秀教师”“河南省十大杰出科技新闻人物”“河南省十大科技教育新闻人物”“河南省优秀青年人才”“濮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濮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濮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多种荣誉,并担任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科协院士专家报告团成员、国家教育部信息化专家、国家工信部新型工业化专家、党史军史和红色文化研究专家、八路军研究会成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新影中学生频道和学习雷锋网战略发展专家等30多个学术职务,为推进革命老区教育工作、科技工作、党史军史研究工作和工业企业创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致力于“振兴中华、改造世界、造福人类”的终身学习,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主编或参编技术经济管理专著60余部,获国家、省、市级成果与专利40余项。
他在华中科技大学读书时,撰写的万字科技论文《奋攀科学群峰 征服浩瀚宇宙》,经全国著名教育家、时任华中科大党委书记兼校长朱九思批示,印发全校师生参阅;在国家信息产业部工作期间,其主编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腾飞》一书,由中央领导题词,部领导题写书名,向世人展示了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他在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大学濮阳工学院)主持科研工作期间,为学院提升科研学术水平,获得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内外率先提出的电子信息产业“逐级递增”和“辐射联动”两大发展规律的创新发展理论,获得“中国科学发展优秀创新成果一等奖”等荣誉,引起中外学者广泛关注,被认为具有世界领先性,受到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院士的高度重视。
他把科学发展理论高度概括为“一个关键、七大理念和七大要素”,其中创新是灵魂,科技是动力,协调是手段,统筹是策略,实践是基础,文明是方向,民生是根本。该创见在众多权威媒体发布,受到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在科技经济界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在2020年防控新冠疫情期间,他作为濮阳市应急管理专家,为濮阳市委、市政府积极提供科技抗疫对策,受到各级领导好评,国家、省、市、县等各级各类权威新闻媒体,对其优秀事迹多次进行了宣传报道;在濮阳市党史、地方史研究工作中,他对濮阳籍革命家、共和国老英雄事迹深入研究,撰写的革命文献,在国家、省、市、县各级各类权威新闻媒体上发布,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他为濮阳市在新时代推进强市战略提出的《全力打造濮阳“中国世界双第一”金名片的建议》,在市委濮阳网发布,受到市委、市政府、市文广体旅局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和好评。
他作为中国科协院士专家报告团成员和河南省社科专家报告团成员,为推进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在郑州、重庆、新乡、濮阳等多个城市众多大中小学、科研院所、工商企业、党政机关,进行了上百场创新发展巡讲报告,受到各界听众和各级新闻媒体的广泛好评。
于凌宇出身红色革命家庭。父亲是共产党员,曾参加淮海、渡江、大西南、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和上甘岭战役,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多次授勋,系建国70周年中共河南省委老干部局重点宣传表彰的“共和国老英雄”;外祖父为濮阳籍资深革命家,为革命根据地、人民军队、新中国的创建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其事迹被多家国家级纪念馆、博物馆展出。
于凌宇的妻子是共产党员,曾任国家大型军工电子企业副总工程师兼分厂厂长,后作为濮阳市委、市政府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调任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系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为研制国防重器配套电子元件,提升高校科研、实践实训教学水平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等,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女儿系中共党员,任中国建行濮阳分行支行副行长、经济师,曾获“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称号;女婿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先后在濮阳市人防办、市大数据局、省大数据局、正数网络技术公司任职,为地方大数据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全国好人之家”组委会在颁奖词中评价:于凌宇一家“忠心向党、奉献祖国、深爱人民、情系家乡”,是新时代家国情怀与科技报国精神深度融合的楷模。
推薦
-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