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规模军乐团,将亮相九三阅兵!

作者: 本报编辑部综合新华社快讯、大象新闻 【 原創 】 2025-08-29

随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纪念日临近,一支由 1300 余名官兵组成的联合军乐团 29 日在京完成最后一次合练。阅兵领导小组办公室确认,这将是新中国阅兵史上规模最大、配置最全、曲目最新的一支军乐团,将于 9 月 3 日在天安门广场正式亮相。


四大亮点首次披露 :

 

1. 千人矩阵:1300 名演奏员呈 14 个排面展开,象征中国人民 14 年抗战历程;80 名礼号手在关键节点吹响《胜利号角》,致敬抗战胜利 80 周年。  


2. 全新曲目:演奏分为暖场、仪式、阅兵式、分列式、尾声五部分,其中《烽火长城》《和平之光》等 6 首作品首次公开演奏。  


3. 创新编配:木管声部比例提升 15%,礼号、铜管、打击乐组合叠加“移动声墙”效果,现场层次感与冲击力显著增强。  


4. 超长待机:乐团需在广场持续站立演奏 2 小时 35 分,日常训练实行“3 小时军姿+3 小时吹奏”高强度方案,确保“零失误、零掉拍”。


台前幕后:

  

 乐团成员从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及陆、海、空、火箭军等 15 个单位抽调,含 3 位博士、46 位“00 后”乐手。  


 乐队指挥“三驾马车”首次同框:总指挥黄艳辉、副总指挥王雷、特邀指挥李心草(国家大剧院首席),全部来自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军乐团。  


装备与音乐首次联动:99A 坦克方队通过时,《钢铁洪流进行曲》节拍精准匹配车速 12 km/h;歼-20 编队掠过时,《蓝天礼赞》鼓点与战机轰鸣“空陆对答”。


记者探营:


29 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北京昌平的封闭训练场。鼓手张袆坤的军鼓上加装了微型传感器,实时监测鼓面震动频率;单簧管乐手李晓中的乐器则换上碳纤维管体,重量减轻 30%,便于长时间站立演奏。


“我们进场最早、撤场最晚,但只要天安门城楼上的红旗升起,我们的音符就要把历史和未来连在一起。”黄艳辉说。


9 月 3 日 10 时整,1300 名官兵将以第一声号角拉开阅兵序幕,届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首次启用 8K+5G 全景声直播,让观众“听见子弹擦过历史的声音”。


阅读

推薦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

取消
技術支持: 淘福
  • 首页
  • 手机版
  • 电脑版
  •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