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基本建成综合立体运输大通道
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记者 张晓石)安徽消息:8月21日上午,合肥市交通运输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随着引江济淮工程合肥段Ⅲ级航道通航、沪渝蓉高铁合武段铺轨贯通、合肥新桥机场T2航站楼钢结构封顶,合肥“米”字形高铁网、“井”字形高速环、通江达海航道网、区域性航空枢纽“四网合一”的综合立体运输大通道已基本建成。至此,合肥正式形成“1小时通达长三角、2小时联动中部、3小时辐射全国主要城市”的快速交通圈。
近年来,合肥市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超2300亿元,相继建成高铁里程524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826公里、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195公里,新桥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张骏介绍,目前合肥“米”字形高铁骨架全面铺开,合福、合杭、合郑、合新等多条干线实现互联互通;“井”字形高速环内任意节点15分钟可上快速路、30分钟可上高速、60分钟可达高铁站;引江济淮航道与巢湖、裕溪河、兆西河等高等级航道贯通,2000吨级船舶可直达长江;新桥机场二期扩建完成后,年旅客吞吐量将突破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突破80万吨,通航点覆盖欧美、日韩、东南亚主要城市。
综合立体运输大通道的建成,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在合肥北站物流基地,满载液晶面板、光伏组件的中欧班列平均每天发出2列,经满洲里、阿拉山口直达德国杜伊斯堡,运输时间缩短至15天。合肥港南淝河港区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20万标箱,同比增长35%,与上港集团合作的“联动接卸”模式,让外贸货物在合肥报关后直达洋山港,出口通关时间由过去的3天压缩至6小时。
依托交通优势,合肥加速布局“芯屏汽合”“急终生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合肥市发改委副主任钱文透露,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8万亿元,其中近70%的企业原材料和成品运输通过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完成,物流成本占GDP比重降至13%以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下一步,合肥将启动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三年行动,重点推进派河国际物流园、下塘铁路货运中心、新桥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项目建设,打造长三角西翼供应链组织中心。到2027年,合肥将实现与长三角核心城市高铁公交化运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万标箱,新桥机场货邮吞吐量突破100万吨,全面建成“链接全球、辐射全国、支撑安徽”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推薦
-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