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食脑虫”来袭!

作者: 本报编辑部综合界面新闻 【 原創 】 2025-08-13

暑期亲水高峰之际,中国疾控中心13日发布紧急提示:近期在广东、海南、浙江、湖北、山东、山西、内蒙古等多地淡水水域均检出可致“食脑虫”病的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南方检出率显著高于北方;目前海水环境尚未报告任何感染病例。专家判断,8—9月为年度发病最高峰,提醒公众务必提高警惕。

 

罕见但致死率超95%

 

“食脑虫”并非昆虫,而是一种单细胞原生动物,体长仅10—30微米,可通过鼻腔黏膜沿嗅神经侵入大脑,引发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PAM)。患者通常于戏水后的2—7天内出现剧烈头痛、发热、呕吐、颈部僵硬等症状,病情进展迅猛,致死率超过95%。

 

11.jpg


病例回溯:6岁男童野泳后不幸离世

 

7月下旬,广东佛山一名6岁男童在村内池塘野泳后出现高烧、抽搐,经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PAM,虽经联合抗阿米巴药物与颅内压控制等全力救治,仍于8月初宣告不治。

 

传播环境:温暖淡水是“高危区”

 

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显示,该病原体偏好25℃—40℃的静止或缓流淡水,湖泊、河流、温泉、未充分消毒的游泳池及景观喷泉均曾检出阳性样本;南方持续高温导致水温长期维持在30℃以上,成为当前主要风险区域。疾控部门强调,目前所有确诊病例均与淡水暴露有关,尚未发现海水感染病例。

 

权威提醒:防感染做好三件事

 

1. 避免野泳:选择正规、余氯达标的游泳池,严禁在野外池塘、沟渠戏水。 

 

2. 戴鼻夹、不跳水:减少呛水风险,儿童及青少年务必全程佩戴鼻夹。 

 

3. 早识别、速就医:戏水后出现持续头痛、发热等症状,需第一时间告知医生暴露史。

 

中国疾控中心表示,将与地方卫健部门持续加强重点水域监测和公众健康教育,确保暑期亲水安全。



阅读

推薦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

取消
技術支持: 淘福
  • 首页
  • 手机版
  • 电脑版
  •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