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论坛2025”在津启幕時間:2025-10-20 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天津讯(记者 钱毅):由南开大学与韩国崔钟贤学术院共同主办的“天津论坛2025”于10月19日在天津开幕。本届论坛以“科技创新与未来城市:机遇与挑战”为主题,吸引了来自英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及国际组织的3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科技赋能城市发展的创新路径与全球合作机遇。 开幕式上,南开大学集中发布了10项智库研究成果,涵盖经济合作、社会治理、可持续发展等多个领域。其中包括《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指数年度报告(2024)》《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报告(2024年)》《数字绿色双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等,从投资趋势、区域协作、城市治理等维度回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这些成果既体现南开大学在政策研究中的领先地位,也为全球城市发展提供数据支撑与理论参考。 论坛期间,与会专家围绕“碳中和技术创新”“人工智能与可持续城市”“智慧城市包容性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在致辞中强调,前沿技术需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通过跨学科、跨国界协作破解城市发展难题。韩国崔钟贤学术院院长金裕锡将城市比作“技术、治理与社会交汇的实验室”,呼吁构建开放包容的学术共同体,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高度评价天津作为中国创新型城市的标杆作用,认为其数字化基础设施与创新生态为全球提供了实践样本。他提出,需加速技术系统与城市治理体系的融合,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特邀报告环节,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皮埃尔·阿戈斯蒂尼分享了阿秒脉冲技术在癌症检测等领域的突破性应用;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系统阐释数字技术如何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监测;德国环境署署长德克·梅森纳则探讨数字化与绿色能源协同推动城市转型的潜力。 除主论坛外,本届论坛设置14场分论坛,聚焦“碳中和与气候中和城市建设”“智能城市的社会公平”“数智时代的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等前沿议题。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莫汉·芒纳星河、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等嘉宾参与高端对话,从技术伦理、教育创新、国际合作等角度展望未来城市图景。 天津论坛始于2015年,每两年举办一届,十年来已成为中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南开大学表示,未来将以智库建设为抓手,深化全球合作,推动产出解决全球性挑战的创新方案,为“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治理贡献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