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要警示:非正规“小众秘境”风险高 游客切勿冒险前往時間:2025-09-30 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记者 王红)北京消息:随着国庆中秋长假到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于9月29日召开假期安全专题发布会,明确提醒非正规景区及未开发区域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呼吁公众选择正规旅游路线,避免盲目跟风“网红打卡”。
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城市灾害研究中心副主任朱月琴指出,当前网络热推的“小众秘境”“野景区”多属“三无区域”——无人监管、无应急预案、无应急物资保障。近年来,此类区域已发生多起山地遇险、游客被困事件,仅2025年暑期就有超20起类似事故,造成多人伤亡。这些事件暴露出三大共性风险:虚假攻略误导、游客装备与经验不足、安全意识淡薄。例如,云南哀牢山因未开放区域地磁异常导致指南针失灵,2025年7月两名游客因高温中暑被困,需消防员徒步8小时救援;贵州溪流山洪突袭未开发水域露营游客,造成1死1失联;凉山“魔幻森林”迷途事件中,13名驴友因暴雨失温被困,救援耗时15小时。
朱月琴强调,游客出行前需自问“谁来监管?遇险谁救?责任谁担?”,并牢记“四要四不要”原则。 “四要”包括选择正规景区、备齐专业设备(如导航仪、急救包)、关注灾害预警(橙色预警立即取消行程)、结伴报备行程。“四不要”则明确禁止轻信非专业攻略、私自进入未开发区域、挑战高难度路线及在极端天气出行。针对高风险旅游项目,如玻璃栈道、网红浮桥等,游客需核查景区“三证”(营业执照、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操作人员资格证),严禁摇晃设备或探身拍照。
当前,非正规区域救援面临地形复杂、信号缺失、资源有限等困境。以湖南永州、贵州贵阳近期事故为例,消防员需徒步数小时进入未开发区域营救,耗费大量公共资源。应急管理部呼吁,冒险行为不仅威胁自身安全,更消耗社会救援力量。
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建议游客提升安全意识,选择正规景区、遵守安全规范,避免以生命为代价换取“说走就走”的旅行体验。各地景区管理方,也需加强巡查与警示,平台与博主应审核内容真实性并标注风险提示,共同筑牢假期安全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