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蟒”出海:哈一机蟒式全地形车完成非洲订单最后一车发运時間:2025-07-30 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记者 杜梅)黑龙江消息:7月29日17时18分,伴随一声汽笛,编号MSH-2308的板车驶出哈尔滨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哈一机”)厂区大门。至此,两批次、共6台蟒式全地形车全部发运完毕,将经天津港中转,预计9月初抵达非洲西海岸。这笔总额2700万元的订单,是哈一机迄今交付周期最短、配置最复杂的单笔海外合同,也标志着国产蟒式车系首次批量进入非洲石油产区。
“沙漠+沼泽”双工况定制
此次交付的车型采用“1+2”组合:1台30吨级“重载巨蟒”负责在软沙、淤泥中搬运石油管线抢修模块;2台2.5吨级“轻骑蟒”则化身移动通勤车,为分散在沼泽深处的钻井班组运送人员与零配件。
• 30吨级版本换装760马力电控柴油发动机,最大爬坡度38°,接地比压降至30 kPa,可在水下5 km/h推进;
• 2.5吨级版本首次引入“快拆龙骨”设计,15分钟内可完成货箱与乘员舱的互换,真正做到了“人货分离、随用随切”。 一条生产线上的“联合国”
为满足非洲用户对高温、高盐雾环境的苛刻要求,哈一机在45天内完成了120余项适应性改进:
— 散热格栅采用纳米陶瓷涂层,耐盐雾时间由720小时提升至1500小时;
— 关键轴承改用合成烃润滑脂,作业上限温度从55 ℃提高到85 ℃;
— 每辆车出厂前通过72小时连续“沙浴+盐雾”双循环测试,模拟西非海岸最严酷工况。
供应链端同样全球化:履带板来自德国,铰接密封件采购自瑞典,发动机电控系统则联合美国企业共同标定。
“中国蟒”的海外朋友圈
哈一机北方防务公司透露,下半年还将向拉丁美洲交付8台10吨级新能源混动蟒式车,用于热带雨林风电项目。目前,蟒式系列已出口至14个国家,累计行驶里程超过8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20圈。
非洲用户代表、某国际石油公司设备总监Emmanuel在视频连线中表示:“过去我们只能在旱季作业,现在‘巨蟒’让我们第一次实现全年无休。”
从抢险到掘金:蟒式的“第二曲线”
在国内,蟒式车因多次参与河南暴雨、五大连池泥石流等抢险任务而“出圈”;在国外,它正成为资源类企业的新“掘金铲”。据哈一机测算,一台30吨级蟒式车在西非油田的投用,可将传统车辆维修窗口期由9天压缩至36小时,单井年均增产原油约4200桶,直接经济效益超过60万美元。
夜幕降临,最后一批“巨蟒”车队缓缓驶上高速,车灯在雨幕中拉出一条金色光带。发往大洋彼岸的,不只是钢铁履带,还有中国制造在极端工况下的全新想象力。 下壹篇第三届滇商大会在昆明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