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绣花”功夫微改造,让历史文化资源用起来、活起来時間:2022-12-06 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记者/刘易雄)2022年12月2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发布会,邀请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胡汉利、陕西省文物局一级巡视员周魁英为大家解读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到2035年 建成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胡汉利介绍,截至目前,我省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个、名镇7个、名村3个、传统村落113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1个、名镇19个、名村18个、传统村落484个;历史文化街区55片,历史建筑715处。《若干措施》的出台,对推动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韩城古城 汉中秋景 胡汉利指出,《若干措施》明确,要以城市、村镇等活态遗产为主体和依托,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和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地段、工业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灌溉工程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名文化遗产等各类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有机整体,形成保护传承体系,进行保护。同时,《若干措施》提出将保护传承充分融入城乡建设,建立以价值为导向,以自然及人文地理分区为基底,以历史文化价值遗存的地理分布及内在联系为基础,构建“一河一脉、三区四带、两核七片、多点多线”的陕西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总体格局,凝聚多元价值要素,支撑和深化全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总体格局,统筹协调市县保护传承工作,增强省域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西安城墙夜景 为了有效的支撑传承体系的建设,《若干措施》提出,省、市、县要建立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协调机制,注重上下联动,加强跨区域、跨流域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同时要求分级落实任务和明确责任,在省级层面,要完善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健全政策制度机制,编制传承体系规划纲要,研究制定保护传承的省级条例,出台省级相关管理办法、技术标准和各类保护对象的评选认定办法程序,分别建立国家级、省级的保护对象名录和分布图,明确保护管控的要求。在市县层面,要落实好属地责任,按照国家和省级要求,加快认定公布市县级的保护对象,提出保护清单,及时公布、挂牌、测绘、建档,尽快出台保护规划,完善管理办法。实现到2025年,具有陕西地域文化特色的多层级多要素的保护传承体系基本构建,到2035年,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全面建成。 建立常态化 名城保护专项评估制度 《若干措施》从要求做到应保尽保、要求创新活化利用、要求统筹城乡空间布局、要求稳妥推动城市更新、要求彰显地域风貌特色、要求改善人居环境品质6个方面对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提出了系统性要求,希望通过这6方面要求,把全省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利用好。 榆林镇北台 胡汉利强调,保护传承体系的核心是系统完整保护各类历史文化遗产,要求做到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既要保护单体建筑,也要保护街巷街区、城镇格局,还要保护好自然景观、人文环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坚持以用促保。鼓励各地采取以用促保,通过微改造“绣花”功夫,让历史文化资源用起来、活起来;加强监督管理;对于大拆大建等破坏行为,我们将及时查处、通报批评,对严重破坏历史文化资源的,依规依纪依法对相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作出处理,及时扭转大拆大建、拆真建假的不良倾向。同时,建立常态化名城保护专项评估制度,定期调研评估保护传承工作情况、保护对象的保护利用情况,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用陕西文化遗产 讲好中国故事 在城乡建设中如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周魁英说到,陕西是文物大省,在城乡建设过程中和文物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一、做好城乡建设中的文物资源普查工作 近年来,我省陆续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黄河流域文物资源调查、秦岭文物资源调查,同时我们还开展了石窟寺调查、陕西古建筑调查、文庙调查等专项调查通过各种各样的普查调查,已知目前分布在三秦大地上的不可移动文物共有49058处,其中,古遗址23453处,古墓葬14367处,古建筑6702处,石窟寺及石刻1068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213处,其他文物255处,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分布在陕西11个市区107个县区,没有文物空白县。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马俑坑 二、城乡建设中的考古工作。 一方面,所有建设工程都要做好考古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进行大中型工程建设工程首先要做好考古勘探发掘工作。另一方面,陕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于2022年9月23日出台了《陕西省关于加强考古工作的实施意见》,省政府在2022年9月14日印发了《陕西省基本建设考古工作管理办法》,目前陕西基本所有建设工程开工前都进行了考古勘探发掘。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局和自然资源厅积极推进“标准地”改革,落实土地出让前的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 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李民 | 摄 三、在城乡建设中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利用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制度,把重要大遗址建设成考古遗址公园,目前我省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4处,分别为: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秦始皇陵、汉阳陵、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基础上,我省还在进行省级文化遗址公园建设,通过文化遗址公园把文物在保护好的基础上利用好。 黄河壶口瀑布 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 四、在城乡建设中实施好国家文化战略 (一)通过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延伸历史长度,增强历史信度。陕西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主要参与省份,石峁遗址、太平遗址、杨官寨遗址等都是探源工程的重点项目。 (二)建设国家文化公园,积极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同时我省还在积极建设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通过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把陕西文化遗产资源在城乡建设中利用好。 通过具有突出意义、重大影响、陕西鲜明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和传承体系,用陕西的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讲好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故事,促进陕西城乡建设。 上壹篇坚其志苦其心再访书法爱好者张乃仁下壹篇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